春意盎然,萬物復蘇。4月6日,中山市漢文化促進會在三溪藝術博覽館舉辦了一堂精彩的非遺螺鈿胸針手工課。參與者們以指尖觸碰非遺之美,將傳統(tǒng)工藝凝于方寸指尖,為衣襟添一份古典雅韻。

螺鈿,又稱鈿嵌、螺填等,指用螺殼與海貝磨制成人物、花鳥、幾何圖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據(jù)畫面需要而鑲嵌在器物表面的裝飾工藝,是中國特有的傳統(tǒng)藝術瑰寶。它具有十分強烈的視覺效果,被廣泛應用于漆器、家具、樂器、屏風、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關的工藝品上。

活動現(xiàn)場,身著漢服的參與者們坐姿端正,專注聽講。主講的荔枝老師從歷史發(fā)展、材料選擇和制作技巧等多個方面詳細地介紹了螺鈿工藝。在手工體驗環(huán)節(jié),參與者們來到臺上選擇不同顏色的貝殼切片和胸針底座,然后緩緩地用膠水鋪底,耐心地用鑷子將切片嵌入底座,打造個性化的胸針飾品。

“我和媽媽一起制作了一枚花朵胸針,特別漂亮,我好喜歡!”6歲的小朋友黃蓉開心地分享道。

參與者楊女士說:“整個制作過程很考驗耐心和細心,我從中深刻體會到了螺鈿工藝的精湛與匠心?!?/p>
活動當日是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身著青色漢服的參與者曾女士,特意選擇了青綠色的切片制作胸針?!奥葩毿蒯樔〔挠谪悮ぃ兄烊毁|樸的美。我做的胸針顏色很襯我今天的衣服,也很契合現(xiàn)在春和景明、萬象更新的節(jié)日氛圍哦!”曾女士笑說。
“這次手工課我們簡化了許多復雜的工藝流程,還特意選擇制作胸針這一日常使用頻率較高的飾品,更利于推廣這項非遺?!睂W習螺鈿工藝逾兩年的荔枝老師告訴記者,她希望以自身行動助力非遺螺鈿的傳承。

記者了解到,中山市漢文化促進會2024年5月與長江三溪社區(qū)黨委、三溪經(jīng)聯(lián)社黨支部、三溪古屋文化商圈黨支部結對共建并簽訂《三溪文旅融合戰(zhàn)略協(xié)議書》,結合中山“百千萬工程”和“文化興城”戰(zhàn)略部署,落實文藝為民的服務宗旨,以文藝賦能鄉(xiāng)村振興。本次活動正是中山市漢文化促進會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漢文化更好地服務于區(qū)域文化建設的具體實踐。
編輯 余曉霖 ?二審 陳彥 ?三審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