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長夜,你是否總是翻來覆去睡不著?即使睡著了,總是容易醒來,醒后難以再次入睡?或者睡得不深,老是做夢,每次睡完第二天依舊覺得很疲勞,感覺睡了跟沒睡一樣?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變快、工作壓力變大、電子產品普及等多種原因,受到失眠困擾的人越來越多。
最近身邊有很多朋友在問:“除了吃藥,還有什么好的辦法可以治療失眠嗎?”
答案當然是有的!
中醫(yī)針灸是一種綠色、安全、有效的外治方法,副作用少,如果有出現失眠但擔心藥物副作用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電針療法】
電針法是在毫針針刺得氣的基礎上,應用電針儀輸出接近人體生物電的微量電流,通過毫針作用于人體一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種療法。研究表明,電針可以通過調節(jié)慢性失眠患者的腦電信號,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調節(jié)患者的不良情緒。
常用穴位:四神針、百會、神庭、印堂、神門、三陰交、申脈、照海。肝郁不舒或肝火亢盛,配四關穴;心腎不交,加雙太溪;伴心慌胸悶,加雙內關;伴頭昏頭重、痰多胸悶,加雙側豐隆穴。
根據穴位選用1寸或1.5寸毫針,頭皮針進針得氣后加以電針;四肢穴位按虛補實瀉操作,留針30min。療程為一周治療2次。
【岐黃針療法】
岐黃針療法是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陳振虎教授取法古代九針并結合現代工藝研發(fā)岐黃針,以《黃帝內經》經筋理論及五刺法為思想指導而創(chuàng)立的新型針刺療法。其特點是取穴少、操作快、不留針、起效快和刺激量少,可廣泛用于內、外、婦、兒、骨科等多種疾病。岐黃針療法治療失眠具有通督調神、平衡陰陽、寧心定驚之功,臨床療效甚佳。
常用穴位:厥陰俞、百會、印堂
穴位消毒后,使用岐黃針快速進針,行合谷刺法,此時患者酸脹感明顯,即可出針,出針后按壓針孔片刻。一周治療2次,4次為一療程。
【耳針療法】
耳針法是指采用毫針或其他方式刺激耳部特定部位,以預防、診斷和治療全身疾病的一種方法。人的耳朵上有93個穴位,耳穴的分布猶如一個倒置在子宮內的胎兒,對應身體的各個部位,通過刺激相應的穴位,起到鎮(zhèn)靜安神、調節(jié)陰陽、交通心腎、抑制大腦皮層興奮性的作用,對改善睡眠有良好的效果。
常用穴位:神門、交感、心、腎、枕、耳中。
常規(guī)消毒后,選用1寸毫針快速刺入穴位,得氣后留針20~30分鐘,一周治療2次。對側耳朵配合王不留行籽耳穴貼壓鞏固療效,每天早、中、晚各按揉1次,每次1分鐘,3天后可自行取下膠布。
【嶺南火針療法】
嶺南火針療法是將特制的金屬針具燒紅,迅速刺入人體的一定部位或腧穴,并快速退出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3]。而嶺南火針療法是在傳統火針療法的基礎上,結合嶺南地區(qū)氣候及疾病特點,形成的極具嶺南特色的火針療法。嶺南火針同時具有“針”和“灸”的效果,具有“溫、通、補、清、消”的五大功效,一方面能夠激發(fā)經氣、鼓動陽氣以扶助正氣,另一方面能夠安神定驚、清心寧志以祛除邪氣,尤適用于長期嚴重失眠患者。
常用穴位:百會、神庭、本神、神門、三陰交。夢多者可加隱白、厲兌穴。
特別提示:
正所謂“三分治,七分養(yǎng)”,患者經過針灸治療后失眠癥狀緩解,回去后需要注意飲食起居,以防復發(fā)。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長期服用安眠藥的患者,治療后不可突然停藥。應在治療有效的前提下,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逐漸減量。
2.應盡量定時睡眠,按時起床,同時減少午睡時間。
3.避免睡前過餓、過飽,不進行引起興奮的活動,如看手機、電腦等。
4.電子屏幕發(fā)出的藍光會影響睡眠,應避免把電子產品帶到床上。
5.保持平靜放松的良好心情,消除緊張、焦慮等心理狀態(tài)。
6.平時堅持散步、瑜伽、太極拳等體育運動,對促進睡眠有幫助。
7.忌食辛辣及香煙、濃茶、咖啡等,睡前不吃巧克力、辣椒、桂皮等。
8.對于頑固性失眠的患者,多種療法綜合運用,中醫(yī)內、外治相結合療效更佳。
編輯 陳彥? 二審 朱暉? ?三審 向才志